一键分享:
微信公众号
版权所有: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湘ICP备13005360号
企业简介
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( 以下简称本中心)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。前身为国家重点科研院所 -- 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综合试验室,成立于 1956年,1990 年 12 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中心的计量认证和审查,并认可与授权为“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”。本中心从事起重机械、工程机械检验检测工作 60 多年。
新闻中心
资讯详情
中国工程机械技术最强音
2013年6月21日下午至22日上午,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主办,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挖掘机分会、液压技术分会承办,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协办的首届工程机械技术发展高峰论坛(CTO峰会)在长沙隆重召开。
论坛以“绿色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”为主题,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名誉会长石来德教授,全国政协常委、原浙江大学副校长冯培恩教授,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、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会长龙国键,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李建友、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、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、副主任黄瑶等有关领导,卡特彼勒、徐工、中联重科、三一、柳工等主机企业技术负责人,美国德纳、伊顿,德国力士乐。道依茨,意大利菲亚特发动机、卡拉罗传动,瑞典沃尔沃发动机,日本川崎、安徽博一等配套件企业代表,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、3D打印企业华曙高科等尖端科技领域专家代表,以及媒体记者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。
为了将此次论坛打造为工程机械产业技术交流共享的最佳平台,主办方邀请了包括卡特彼勒、德纳、徐工、中联重科、三一等国际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的代表和包括许小曙、林宝军、冯培恩在内的国际著名科技名家举行了十一精彩报告,作为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起草人之一,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暨挖掘机分会理事长冯培恩首先做了《中国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、问题和趋势》的报告;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以《落实“意见”要求 夯实内燃机产业基础》为主题报告了国内发动机制造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政策走势;徐工科技副总经理、徐工研究院院长马铸作了《智能化制造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必由之路》的报告;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王玉坤作了《信息中联 全球中联》的报告。作为神州2号和神州5号的主管副总设计师,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林宝军在会上介绍了《我国飞船卫星的技术现状及在工程机械的应用前景》;有着“SLS 之父”之称的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许小曙分享了《3D打印技术与工程机械制造变革》的内容。三一重机研究院院长曹东辉作了《挖掘机节能减排技术》的专题报告;燕山大学赵静一教授的《大型液压载重车关键技术》报告;美国德纳(DANA)公司中国技术中心总监华树彪报告内容为《在中国 为中国设计》;STW公司Dietmar Schraegle先生做了《移动设备上的电液驱动解决方案》报告,AxleTech国际公司Raji El-Kassouf先生的《传动技术》主题报告等内容,都十分精彩、富有深度,博得了参会代表们的阵阵掌声。以上专题报告本刊将在编辑整理后陆续全文刊登。敬请读者留意从本期开始的“首届CTO论坛报告精编”。
此外,为了给各位嘉宾提供一个深入交流和互相探讨的机会,主办方还专门设置了“高端对话”环节。高端对话一共有两场,主题分别为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、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,有来自行业有关监管机构、主机厂、配套企业、大专院校的专家代表参与对话,两场对话分别由《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》杂志主编雒泽华、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际认证部部长齐亮主持。
石来德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名誉会长
作会议总结发言。
冯培恩 全国政协常委、原浙江大学副校长
作了《中国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、问题和趋势》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五大趋势:绿色化、智能化、超常制造、融合(多种工艺融合、与信息技术融合、与新型材料融合、与生物技术融合、与纳米技术融合、与文化融合)、服务(服务性制造技术)。
龙国键 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、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会长
李建友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
何寄华 长沙市副市长
出席峰会并致辞。
精彩观点:工程机械已经成为现代装备制造行业的主力军,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主动力,也是成为衡量我们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领域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,工程机械将面临着新的机遇,同时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,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思考。
李科明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
出席峰会并致辞。
精彩观点:长沙经开区的同志们一定要听好今天的课,学到一些专业的知识,不仅要有信心决心还要有实力有知识,为工程机械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。最后衷心祝愿CTO峰会取得圆满成功。
黄 瑶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
魏安力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
作“落实《意见》要求 夯实内燃机产业基础”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对发动机制造企业的几点建议:第一,着力机内净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。第二,优化排放、油耗、成本三者关系,确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。第三,加大力度、落实制度做好一致性。第四,关注燃料多元化趋势,做好储备。另外,发动机是资金密度集中的产品,提醒大家应理性投资。
林宝军 神州2号和神州5号主管副总设计师、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
出席峰会并作《我国飞船卫星的技术现状及在工程机械的应用前景》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航天事业难就难在,你买的东西想买买不到,只能自己做。武器禁运某种程度上是好事,让咱们自己主动想办法,不会形成依赖,不会受制于人。
焦生杰 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、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技术分会理事长
作为会议承办方出席峰会并参与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的专场对话。
精彩观点:近年来,我国的企业以及高校实验室,尤其是工程机械的实验室总体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,但仍存在两大弊端:第一,整个设备的利用率特别的低;第二,企业的重点实验室运行没有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。我认为当实验室和各个技术部门之间、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和企业之间一旦密切结合起来,对企业有重大支撑和支持的时候,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“想说不爱你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”。
陈正利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挖掘机械分会秘书长
作为会议承办方出席峰会。
周贤彪 《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》杂志社社长
作为会议策划组织者出席了峰会。
精彩观点: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,中国工程机械在自主研发上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,在某些产品、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引领国际工程机械的发展方向。但整体来看,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。在这种背景下,举办一次全行业科技工作者沟通、学习的会议,推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,显得尤为重要。因此,我们全力协调配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、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挖掘机分会、液压技术分会共同组织了首届CTO论坛。事实证明,论坛受到了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,对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必将产生积极意义…我们将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!
王玉坤 中联重科首席信息官
出席峰会并作《信息中联 全球中联》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中联重科信息化总的建设目标是:到2015年,完成支持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集团管控信息化平台建设,把中联建设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先 、“协同、高效、受控、安全”的信息化企业。公司层面的建设目标是:管控为核心。以提高办公效率、实现对全集团的有效监控为主要建设目标。财务业务一体化,管控门户。事业部层面建设目标是:产品为核心。以提高产品设计效率、缩短产品生产周期、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为主要建设目标。
齐 亮 国家建筑城建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际认证部部长
主持第二场高端对话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。
精彩观点:无论是卡特彼勒还是德纳,从研发体系、制造体系,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国外大公司,试验装置不一定很豪华但很实用。基础试验的积累很重要,只有积累足够的基础试验数据才能更好的创新。
邸鹏远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土方机械检验研究所主任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二场高端对话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。
精彩观点:在配套中试验这块占什么分量?我们的实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,但是怎么去构筑我认为应该分为三个,第一个实验体系要紧紧围绕着开发,第二个实验体系要和合规性的实验相结合,第三个实验应该围绕着法规和标准。
赵静一 燕山大学教授
出席峰会并作《大型液压载重车关键技术》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液压载重车的发展方向是系列化、模块化、智能化以及远程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。
付 玲 十八大党代表,中联重科副总工程师、研究院院长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一场高端对话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。
精彩观点:中国工程机械想要把自主创新做好,最重要的是要把本身的基础打好,那么无论是技术、财务、配套件方面齐头并进,我们才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,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做好自己的技术全面发展。
马 铸 徐工集团铲运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、技术中心主任
出席峰会作《智能化制造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必由之路》的报告,并参与第一场高端对话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。
精彩观点:根据对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和配套件市场的预期,未来5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将迎来21世纪发展和壮大的重大机遇。面对机遇和国外行业巨头的步步逼进,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应该奋起直追,充分应用和发挥“智能制造技术”的优势,狠下苦功,提高自身的制造能力和水平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在供货期与质量比价格更为重要的买方市场时代,占据一席之地并立于不败。
罗 维 柳工股份总裁助理、中央研究院院长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一场高端对话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。
精彩观点:在技术创新上,我们和国外优秀企业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,它们在研发的投入方面和创新氛围要更为宽松,国内企业的管理比较严。机械产品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,想要有创新是比较困难的,电气系统就比较容易了,因为它还处于发展阶段。机械上的创新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,要鼓励去坚持做这个事情。
张云龙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公司副总裁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一场高端对话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。
精彩观点:很多企业只是做大了并没有做强。主机厂、配套厂的焦点应该从主机上转移到我们的核心零部件上。真正的创新和动力还是在我们的发动机、液压件、控制器等等这些元器件上,我们主机厂、元器件厂、配套件厂要共同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从大到强并实现新的飞跃。
曹东辉 三一重机研究本院院长
出席峰会并作《挖掘机节能减排技术》的报告、参与第一场高端对话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。
精彩观点:工程机械单机平均排量是轿车的4〜8倍,2011年,工程机械年燃油消耗总量约为民用轿车(保有量为4962万台)的90%。工程机械的单机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轿车,但由于大多数在野外作业,环境污染问题常常被人遗忘,但工程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已刻不容缓!
李春升 京城长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一场高端对话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。
精彩观点:作为中小企业,工程机械技术的基础研究、前瞻性研究等方面我们目前还涉及不到,所以我们现在的研发队伍更多的放在怎么样让我们产品更适合市场、升级换代是更为重要的任务。作为小公司,技术人员要学学经营,经营人员要学学技术,这两者结合好,是我们小公司创新、发展、生存的基础。
徐宁生 卡特彼勒挖掘机供应商链经理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二场高端对话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。
精彩观点:卡特彼勒挖掘机供应商链部门刚刚在中国成立不久,我们到中国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合格的零部件供应商。因为我们知道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,虽然我们汽车行业用市场换技术,没换来什么东西,但是确实换来了一批非常好的供应商。
陶海军 山河智能挖机研究院院长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二场高端对话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。
精彩观点:对于山河智能这样小一点的企业来讲,本身我们的挖掘机市场占有率不到3%,如何去选择我的核心零部件,确实是让人很头痛的一件事情,例如,卡特彼勒如果选择任何一家现在具有百年或者几十年的发动机品牌,客户都会认可,但是对于小一点的企业来讲,假设你选择一个国产的发动机或者一个更不知名品牌的发动机,可能客户不会认可。
许小曙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
出席峰会并作《尼龙材料的SLS成型技术》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只要是能画出来的,就能用3D打印技术打出来。不过目前3D打印主要用于设计阶段中的研发验证以及精细零部件制造(例如方程式赛车),对于大批量的产品而言,3D打印的成本还是太高。
雒泽华 《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》杂志主编
主持第一场高端对话“研发、理念、体系”。
精彩观点: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经过最近十年的高速发展,到今天处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’,这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国家战略。在这个主题下,如何谋划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,是我们行业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问题。
王 刚 《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》杂志副主编
此次峰会主持人。
闵玉春 安徽博一流体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二场高端对话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。
精彩观点:做液压件,完全跟着力士乐、川崎这样的企业是不行的。作为我们安徽博一理解,我们结合中国的一些情况,进行一些探索和实验,得到一些我们的技术指标和参数,满足我们的压力等级、机械效率、容积效率、反应时间、耐磨冲击的一些要求,相信经过我们的一些研发、实验总结,可以做出来适合于高压、大流量、各种控制模式的液压元件,我们也坚信中国的液压元件也可以搞好。
华树彪 德纳中国技术中心总监
出席峰会并作《为中国市场而设计》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全球的五大趋势是:地缘政治转变、人口结构不断变化、可持续发展、移动革命、技术进步。
Ravanini Mario 意大利VM发动机公司
出席峰会并参与第二场高端对话“配套、质量、试验”。
精彩观点:发动机和主机匹配的三个重要性:质量、创新、灵活性。客户首先要买有好质量的产品,同时要买比较灵活、易于匹配的产品,还有就是最具创新的新产品。所以,我们要在设计的角度上对质量进行保证。
Raji El-Kassou AxleTech国际公司
出席峰会并作《传动技术》的报告
精彩观点:创新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核心。知识和责任是创新的基础,产品和市场是创新的发展,收益是创新的成果。
Dietmar Schraegle 德国STW公司
出题峰会并作《移动设备上的电液驱动解决方案》的报告。
精彩观点:STW推出了混合动力新型产品Power MELA(Mobil Elektrische Leistungs- und Antriebstechnik),把电动/发电机和变矩器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整体部件,减轻了结构的体积和重量,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。实现设备运行过程中动能的回收,转化成电能储存和利用,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。新产品还能根据客户对设备的不同使用需求,进行参数的不同匹配。